2月22日,严朝君代表接受记者专访。记者 王凯 摄
在海南,有一类特殊的群体,因为冬来夏返,人们形象地昵称他们为“候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引才聚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摸清底数、建立平台、供需对接,充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就“候鸟型”城市发展问题,2月22日,海南日报记者邀请省人大代表、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做客“两会E访谈”,分享三亚的探索和经验。
记者:海南有着全国独有的人才资源,这就是“候鸟”专家。在三亚产业发展中,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严朝君:三亚建设发展中有不少“候鸟”发挥作用的好案例。比如,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舒伯阳教授,利用在三亚休息的时间为旅游标准化创建发挥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农委的王晗教授积极参与三亚芒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提高芒果品质和品牌价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亚的城市定位是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我们为此提出了构建“一支柱两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支柱”就是“大旅游”,提升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两支撑”是指新兴科技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三亚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块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候鸟”专家深度参与三亚的建设发展。
记者:在三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将如何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呢?
严朝君:第一个就是努力打造创业、创新的孵化平台,通过三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亚创业产业园区的孵化基地建设,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是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一些新的引才聚才政策。目前,我们已出台创业、创新财政补贴政策,建设上万套安居型的保障房,主要保障旅游、医疗、海洋等产业人才的住房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各地经验,在新兴科技产业发展重点主攻的互联网信息和海洋技术产业方向,重点建设创意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吸引各方英才,把三亚打造成一座人才的“海绵城市”。
记者:三亚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发挥“候鸟”人才作用开拓创新的?
严朝君:我们希望做到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摸清候鸟人才的底数,建立数据库,完善“候鸟”人才服务网站,把供需对接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为“候鸟”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老教授协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等社团,组织生态保护的志愿者行动、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行动成效明显。政府要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候鸟群体自治组织,通过组织宣传引导,增强“候鸟”群体对于三亚的归属感,提高他们在生态建设、城市管理方面的参与度。
记者:三亚基层党建工作中,有很多针对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否请您分享一些三亚的经验?
严朝君:“候鸟”群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天涯区成立了“候鸟”人才党员服务站和“候鸟”党支部,把“候鸟”党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候鸟”群体参与三亚城市发展各方面工作。通过这样的组织,有利于提高“候鸟”群体对于三亚的城市认同,更能促进“候鸟”人群与三亚本地群众的深度融合发展。(记者 黄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