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正值海南省两会在海口召开。图为海南省政协委员戴扬接受采访。新华网发(周淑仪 摄)
海南南繁基地作为种业育种的重要载体,吸引着一批批科研“候鸟”入岛的同时,也不断输出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流向全国各地。近年来,这个“天然实验室”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由南繁基地衍生的南繁产业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扶持育种效益高的种子企业对农业全链条的升级有什么样的作用?2017年海南两会期间,海南省政协委员戴扬接受了新华网的采访。
戴扬建议,下一阶段南繁产业的发展应趋向园区化,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将农业与南繁文化、种业科普等要素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议南繁基地园区化
“海南南繁基地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则处于科研育种的高峰期,早先,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在海南实行零星分散租地的生产方式,是目前基地经济效益不高的一大原因。”戴扬建议南繁基地园区化,“南繁基地有专家、有成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基地,把科普、休闲和新农村建设相融合,一方面可以丰富产业,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当地的就业和创收。”戴扬说。
戴扬说,南繁基地虽然是一个以科研为主的版块,但其中的很多产业和当地的经济是可以融合的,像新农产品展示,种子生产、加工及包装输送等都可以成为开放展示环节。
扶持种子企业有助于打造全产业链平台
提及育种企业,戴扬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育种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省的科研单位提供公共配套的服务。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从田间租地开始,到生产、科研的整个过程。
他建议,政府可扶持实力强、效益高的种子企业,予以优惠政策、财政补贴、融资、用地等多方面的支持。如果全链条能在海南落地,对于选择适合海南的育种成果进行就地转换以及针对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将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