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冯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诗童 摄
扫码看访谈视频
■ 本报记者 罗霞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针对全省食品安全问题,2月24日,海南日报记者邀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冯鸣做客“两会E访谈”,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专访。
记者:食品安全一直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海南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冯鸣:海南食品安全已跨越了拐点,呈现逐年明显好转的态势。我们每年消灭一批突出问题,安全水平每年上新台阶。在2014年全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反映比较强烈的走私冻肉泛滥问题,经过整治,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此外,用甲醛浸泡牛百叶、凤爪,用沥青工业松香给畜禽脱毛,在米粉面条中添加硼砂,餐具消毒行业脏乱差现象,这些突出问题也基本没有了。
但食品安全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还很多。一是食品生产小作坊分散、条件差,是添加有害物质的集中领域,一定要帮助他们集中生产,提高发展水平。二是公共硬件设施欠账太多,如病死猪肉无害化处理设施在海南属空白,1/3的屠宰点是没有派检疫人员的私宰点,是病死猪肉流向餐桌的隐患源头。三是许多学生的午餐依靠校外小饭桌提供,存在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已是困扰海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四是互联网销售食品和外卖带来新的监管问题。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安全保障中,海南如何体现“严”字?
冯鸣:海南将坚持“最严”推进食品安全,切实保障海南人民和中外游客的饮食安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检查。针对大家天天吃的必需品、危害大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拉网式排查,让其无处藏身。二是实行最严厉的处罚。依法按上限顶格处罚违法者,在媒体和销售市场点名曝光,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公安机关,让其不敢做、不能做、不愿做。三是实行最严肃的问责。一定要根治有问题但监管人员发现不了的怪象,终结“问题长期存在、年年涛声依旧”的状况。
记者:海南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省,哪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将是需要着力进行突破的?
冯鸣:我国正在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海南提出全省创建,要求每个市县在2020年都要达到国家制订的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
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降低食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超标;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添加有害物质;提升食品生产小作坊的集中度和规范性;组织大中型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餐馆酒店按国际标准通过认证;提高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规范网络销售食品和外卖;解决病死猪肉无害化处理问题;杜绝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的违法行为。
记者: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广泛,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下,海南如何创新监管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冯鸣:保障食品安全仅仅依靠政府监管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力量、全民力量、市场的力量,形成机器助人、人人监督、市场倒逼的新机制。
今年,海南将在全省统一推进“透明厨房”、“透明车间”工程, 完成300所学校食堂和旅游团队接待酒店、食品生产车间安装监控视频,并连接到百万有线电视用户机顶盒、互联网、手机上,开通海南有线“透明厨房”点播专栏,让学生家长和消费者通过高清电视机和手机收看制作现场实况;选择条件较好的市县,试点推行“餐饮单位+超市+合作社”“种养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 模式,探索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机制。
(本报海口2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