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大地资源中文第三页-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免费看a级肉片

瓊島鬧春?自古八九不離“食”
2025-02-06 10:25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海南古時將年糕稱作“春糕”。 南國都市報發(fā)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今年2月3日,正月初六,立春日,??谑猩杂悬c名氣的春餅店都擠滿了人,這當中以北方籍的市民和游客為主。其實,海南古代也有吃春餅的習俗。

據明代正德《瓊臺志》等方志記載,在立春的前一天,瓊州府、海南衛(wèi)的官員就要身著盛裝,來到府城東郊的迎春館,與武將一起操辦雜劇等演出,然后從西門或南門入城。立春當天,城中百姓用面餅裹生菜、肉類等,互相贈送,細細品嘗,這就是明代的海南“春餅”,與今天的北方春餅有異曲同工之處。

小吃

一籠“春糕”當“年茶”

糯米制丸謂“元宵”

古代把春節(jié)喚作“元旦”,不同于今天的公歷新年元旦。在“元旦”前的臘月下旬,海南各家各戶就要用糯米粉和著蔗糖或灰汁,以竹編的蒸籠蒸制直徑一尺許、厚約五六寸的“春糕”,與其他果品一起作為“歲祀”供品,然后切割成多份當作“年茶”,作為親友相互饋贈的伴手禮。

方志里所記的“春糕”,應該就是延續(xù)至今的“年糕”,主要原料糯米粉不變,變的是配料的可選種類更多了,比如現在普遍較多配以紅糖,規(guī)格大小也更多,不一定非要直徑一尺那么大的不可,面碗大小的也很常見。

明清時期,元宵節(jié)的府城地區(qū)更是熱鬧非凡,游街、雜耍、燈謎、走馬燈等等,不一而足。當然,說到元宵節(jié)晚上吃什么,自是少不了湯圓,只是古時湯圓叫“元宵”或“元宵丸”,具體做法是將糯米粉搓成丸子狀,小的直接下鍋煮糖水,大的則包裹蔗糖后清水煮。

時至今日,春餅、春糕(年糕)、元宵(湯圓)這三味古代小吃,海南人普遍只留下年糕這一種。

此外,瓊北地區(qū)春節(jié)期間的小吃“糖貢”,將椰絲、花生與麥芽糖或紅糖糅合,手捏成圓球狀或切割成塊狀,恰似《楚辭》中“粔籹蜜餌”在南國海島上的演繹,也很有海南地方特色。

制作甜品自然少不了用糖,舊時海南以瓊南地區(qū)的崖州產糖最為出名,據光緒《崖州志》記載,當地“飴糖作坊”最多時達到28家。如今的三亞市崖州區(qū),仍有個別農戶在用古法熬制椰糖,這種凝結時光的甜蜜,是游子心中最濃的鄉(xiāng)愁滋味。

此外,據民國《海南島志》記載,正月十五當天,海南鄉(xiāng)間還有到田野里采摘一種叫“田艾”的植物,搗爛后混合大粉制作成糍粑來祭祖,這一習俗被稱為“做年”。這一習俗如今在瓊北地區(qū),時間改為農歷二月初一,民間稱作“初一禁”,意為出正月了,年才算過完,有些禁忌的事可以解除了。


海南春節(jié)民間小吃——糖貢。 資料圖

菜肴

馬鮫魚走紅所來有自

齋菜煲源于七種素菜

每年春節(jié),馬鮫魚已成為海南人的桌上美味和饋禮佳品,而且個頭越大的馬鮫魚送出去越有面子。

海南人對馬鮫魚的熱愛并非空穴來風。據方志記載,臨高漁民自古就有“船祭”儀式,就是要在船艙里供奉馬鮫魚頭,這種歷史悠久的海神崇拜習俗,流傳至今,已經逐漸融入沿海漁民,甚至成為更多民眾的春節(jié)飲食習俗。

在海南各地,大年初一普遍有不動刀、不殺生的講究,要想吃肉,就得提前一兩天宰殺、處理完畢。在海城地區(qū)一帶,大年初一更是有不吃肉、只吃齋菜煲的習俗。

清代的道光《瓊州府志》記載,正月初七這一天,海南不少地方的百姓會將七樣素菜混在一起煮食,認為這樣可以明目、益壽。但具體是哪七種蔬菜,書中并未寫明。這應該是海府地區(qū)后來的齋菜煲的“原始版”吧。

“歲除作臘味,仿北法而益以海錯?!边@是明代《瓊臺志》對島民臘月里制作臘味的記載,可以想見家家戶戶晾曬的臘味在暖陽下泛著琥珀光澤的場景。

來自福建等地的海南先民,將源自中原的臘味制作工藝與海島物產相結合,用海鹽替代井鹽或巖鹽,加入本土香料增香,甚至以紅樹林的果實調色,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瓊式臘味”。

有道是“北饌南烹,自成體系”。在海南的各色菜品中,一道“全家?!弊钅荏w現出美食文化的發(fā)展和交融。有美食專家認為,這其實是一道道源自中原的雜燴菜,在海南嬗變?yōu)榧尤牒N兜牟穗?,散發(fā)出濃濃的海洋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氣息,寄托著先人對家庭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后人有理由相信,海南先民的春節(jié)餐桌少不了這道菜,它如今還是文昌人婚宴的第一道菜——“頭盤菜”。


春餅是古代海南人必吃的小吃。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攝

美酒

酌酒相慶賀新春

三杯濃湯祭海公

逢年過節(jié),除了吃的,喝的也不能少。

對于成年男子,酒,是當仁不讓的。1100年的正月十二,謫居海南儋州的蘇東坡,就被自己釀的“天門冬酒”放倒了。

蘇軾在海南過年釀酒、醉酒之事,在他一個長長的詩題里就全部交代了——《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二首》。他該是饞酒饞到什么程度,才這般一邊過濾自己浸泡的露酒,一邊喝個不停,以至于酩酊大醉?

在后世輯錄的《居儋錄》中,蘇軾寫道:“土人釀老酒,以蛇浸之,謂可祛濕?!背恕疤扉T冬酒”,蘇軾在儋州還嘗試釀制了“真一酒”,他這一波波的操作,是否受當地人的啟發(fā),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儋州一帶這種融合中原釀酒技藝與熱帶祛濕方法的老酒,在明清時期演變?yōu)榇汗?jié)必備的“年酒”。如今,在臨高等地的個別老酒坊,還沿用明代傳下的酒曲配方,在陶甕中加入益智仁、巴戟天等藥材釀制養(yǎng)生酒。

在南部的崖州城內,“元旦”當天,家家戶戶紛紛“以爆竹開年,內外稱賀,酌酒相慶”,這是清末光緒《崖州志》里的記載。

不同于瓊北地區(qū)大年初一不串門、不拜年的習俗,瓊南的崖州不但開年就開懷暢飲,還與左鄰右舍碰杯,互相祝福。

在海南一些地區(qū),古時過年喝湯也是極講究的。譬如在瓊海潭門漁港世代從事遠洋捕撈家庭的除夕宴上,老人總會端出“航海全家?!边@道湯。這是用七種海鮮熬制的濃湯,暗合歷代手抄相傳的《更路簿》中“七洲洋”的航海記憶。湯中加入的紫貝天葵,既是古代船員防治壞血病的良藥,又是瓊菜“藥膳同源”的見證。漁家孩子在喝湯前要以湯代酒,先灑三勺祭海,這一儀式可追溯到明代《東西洋考》記載的“祭海公”習俗。

海南春節(jié)飲食文化匯聚了中原精粹與海洋文明,在熱帶季風中釀成獨特的文化佳釀,當現代生活浪潮沖刷古老傳統(tǒng),這些鐫刻著陸地和海洋相互交融印記的飲食密碼,仍在瓊州大地的煙火中生生不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xù)?

移動版|電腦版

法律聲明|網站地圖|聯(lián)系我們|網站支持IPV6|無障礙閱讀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