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蛙銅鑼。
清代三蛙耳銅鑼。
文\本刊特約撰稿 劉亭亭
此時的海南島才是早春,南渡江邊的池塘里已是蛙聲一片。蛙類不僅是海南島上常見的兩棲動物,還成為獨特的文化符號出現(xiàn)在諸多的瓊島風(fēng)物上。遠(yuǎn)到漢代的銅鼓,近到黎族同胞衣服上的紋飾,蛙紋成為海島上一道獨特的文化風(fēng)景。
銅鼓上的立蛙
一般所謂的中國“八大類型銅鼓”中,北流型、靈山型、冷水沖型和西蒙型銅鼓的鼓面都見有立蛙形象,其中北流型和靈山型在海南島上出土最多。
1984年3月,臨高縣馬裊鄉(xiāng)擁武村農(nóng)民在耕地時挖出1面銅鼓,其鼓身圓鼓,腰部微束,大圈足殘損,腰足間以凸棱分界,通體有明顯的范鑄痕跡。沿鼓面飾以單蛙和累蹲蛙各3只,逆時針環(huán)列鼓面一周。鼓面中心飾以凸起的8芒太陽紋,由太陽紋向外以同心圓形式分布12層光暈。鼓面暈飾四出錢紋、花紋、鳥紋;鼓身以弦紋為界飾以四出錢紋、鳥紋和席紋。從其形制和紋飾等來看,臨高擁武銅鼓屬于靈山型,鼓面上的六只立蛙,后面的兩個蛙腿并為一條,整體看蛙腿只有三條,與其他類型銅鼓的四足立蛙明顯不同。
臨高擁武靈山型銅鼓的蛙紋是三足且蛙身有明顯紋飾,其鼓面還飾有四出錢紋,這自然讓人想到被民間稱為招財蟾的三足金蟾,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曾對銅鼓進(jìn)行描繪:“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滿鼓皆細(xì)花紋,極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彼舱J(rèn)為四角的小動物是蟾蜍。民間傳說中三足蟾喜居寶地,凡是找到這種金蟾的地方,周邊必是有寶。俗語有云:“劉海戲金蟾,一步一生錢。”如今市面上常見的金蟾銜銅錢的工藝品多是三足,便取源于此。不過除擁武這件靈山型銅鼓外,其他銅鼓的蛙紋多是四足且蛙背光滑,與蟾蜍明顯不同,更像是立體的青蛙形象。
擁武靈山型銅鼓的六處立蛙中,有三處是累蹲蛙的式樣,即一只小蛙伏在大蛙背上。幼兒伏在母親背上是動物界常見的現(xiàn)象,除了人類,像幼年的考拉等也會伏在母親背上,所以累蹲蛙的造型自然也讓人想到這是成年蛙背負(fù)著幼蛙。像比較知名的明清玉帶鉤題材“蒼龍教子”,便是一只小螭龍伏在大龍的腹部,不過也有說法認(rèn)為此造型并非“蒼龍教子”,而是雙龍交媾的情境。
漢代臨高擁武立蛙銅鼓。
黎族的蛙鑼
除卻銅鼓,另一類黎族樂器銅鑼上也常見蛙類造型。清代李調(diào)元所撰《南越筆記》有記載,“瓊州有黎金,似銅鼓而匾小,上三耳,中微其臍,黎人擊之以為號,此即鐺也。古時蠻部多以銅為兵,以銅為器,富者鳴銅鼓,貧者鳴鐺,以為聚會之樂?!毕袢齺喪胁┪镳^館藏清代蛙鑼,鑼面光滑,正面略凸似龜背,中有一鑼槌圓心,外有一道突起的圓脊,以增加被敲打時鑼面受力的強度。環(huán)鑼身一周飾以8個圓環(huán)耳,耳內(nèi)各有一只小蛙,在小圓耳上呈蹲伏狀,小蛙四腳伏環(huán)的地方為著力點,其余鏤空,似在全身蓄力隨時準(zhǔn)備跳躍而出。
常見的銅鑼掛耳上的小蛙以三只居多,三亞市博物館這件竟有8只,是迄今為止筆者所見過銅鑼中蛙飾最多的一件,其年代有可能晚至民國。民國《感恩縣志》記載:“最貴鈴鑼,豪強之家有以十?dāng)?shù)牛易一鑼者。”蛙鑼被黎族同胞視為珍寶,有些蛙鑼還飾以精致的錢紋、回紋和云紋,是權(quán)力、財富和威望的象征,在民間稱之為“寶鑼”。蛙鑼既是民間樂器,又是宗教器具和傳信工具。據(jù)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征集部陳梅菊主任介紹,由于蛙鑼的珍貴性,一般是由黎族家族中的長者保存,長者有時會把蛙鑼放在洞穴或埋入地下,等遇到重要場合才會取出使用。有些長者突然過世后,由于蛙鑼的埋藏地點不為別人所知,便無法再在家族中傳承。有些被人無意挖出的蛙鑼,不少就是長者逝世后遺失的。有些三耳的蛙鑼,中間的掛環(huán)內(nèi)為青蛙,另外兩環(huán)內(nèi)則是圓點,這種圓點一般認(rèn)為是蛙的受精卵,所以蛙鑼也有生殖崇拜的寓意。
陶瓷和黎錦上的蛙紋
束頸大罐是海南本地最具特色的陶瓷器之一,大罐的頸部常貼塑有水生動物,其中以伏蛙最為多見,在儋州市碗窯村窯址和澄邁縣福安窯址考古調(diào)查時,就曾發(fā)現(xiàn)有貼塑蛙紋的罐類殘片。
束頸大罐作為較大型的容器,主要是裝置糧食和水等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在科技并不發(fā)達(dá)的古代,自然變化對老百姓的生活影響巨大,像水旱災(zāi)害會直接導(dǎo)致糧食歉收,影響到最基本的民生。海南島是熱帶季風(fēng)氣候,極端天氣并不少見。蛙作為島上很常見的動物,雨季來臨的時候,它們對雷雨的反應(yīng)極為靈敏,因而被先民視為季節(jié)和水旱的先知,可能由此而產(chǎn)生出圖騰崇拜。
銅鼓、蛙鑼上的蛙屬于立體造型,黎錦上的蛙紋則是真正圖案化的蛙。蛙紋和變形蛙紋是黎錦上最常見的紋樣之一,有些紋飾是相對比較具象的蛙形;有些蛙的頭、軀體和四肢幾乎都菱形化,雖然是簡單的線條,但連在一起就是蛙紋。
蛙紋束頸陶罐。
從海南館藏的黎錦來看,有不少黎族婦女的筒裙上織著蛙紋圖案。另外,過去黎族婦女有文身的習(xí)俗,文身的式樣中也有蛙紋。黎錦和文身的蛙紋與黎族婦女所戴的麒麟掛件可能有相同的功用,麒麟掛件有“麒麟求子”的寓意。
黎錦上的蛙紋圖案。
再就是,歷史上黎族人民祈雨求豐收,長年累月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他們,蛙鳴雨至。像青蛙在稻田中為人類捕蟲除害,保證了糧食豐收,從這個層面來說,青蛙造型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對于蛙的生殖崇拜和蛙能卜雨的觀念,自然是一種并不科學(xué)的認(rèn)知,但其本質(zhì)是人們憧憬美好生活的外化。而且,通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形式將這種觀念融入器物之中,使得銅鑼、黎錦等風(fēng)物不知不覺地包含了瓊島民眾的審美取向,成為了帶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chǎn)。
本版圖片均由劉亭亭提供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wǎng)站
是否繼續(xù)?